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在法国罗浮宫加卢塞展览厅展出。
江苏文艺网讯 8月22日,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落下帷幕。法国是艺术的国度,巴黎更是艺术之都,见多识广的法国人对艺术的眼光十分挑剔。几天来,漂洋过海来到卢浮宫的中国画作接受了无数法国人的“检阅”,那么这些普通的法国人又是怎么评价这些来自东方的色彩呢?
在法国安盟保险公司工作的皮埃尔-乐费福尔先生认为,虽然是中国人第一次来到卢浮宫办展,但他认为总体来说画展质量很好,风格多样化,但每种风格里面,都经过了严格的挑选,每幅画都是精品,很容易看出这些艺术家画技都很高,很注重细节,一方面画技很高,且灵感独特。
在所有作品中,他特别喜欢《塬上人家系列——秋阳》,甚至动了收藏的念头。他说近年来中国艺术家和中国画在世界各地都很受青睐,喜欢艺术品的人逐步开始收藏中国画,他每次去北京都会去“798”参观,关注中国艺术家的最新动态。而当他得知这些画作早已被江苏美术馆收藏时显得十分遗憾,并表示将来一定会去南京参观这座美术馆。
刚从南京“探亲”回到巴黎的阿奇克女士,很高兴这么快就又和“金陵”见面了。原来她的哥哥就在南京工作。阿奇克女士对这些画作的题材丰富性感到很惊讶,她认为作品现了中国不同地区,而她本人则对农民和少数民族题材十分着迷。已经在南京呆过一段时间的她说,《夜车》让她想起了在中国坐火车的经历感觉非常亲切,《回家》中的女孩真的很写实,因为她见到的中国今天的年轻人就是这个样子,她说看到这些作品让她很想回到南京,继续体验中国。
电脑工程师克里斯托弗-居雅儿先生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中国画家的作品了,但他依然对展出中的油画作品水平之高感到惊讶,他觉得画中的反映的中国城市和乡村风景、人的精神状态和他之前从国外媒体上看到和听到的不一样,他觉得艺术地表现中国当下不仅没有让他觉得作品离现实很远,相反却显得更真实,特别是《青春驿站》和《80后》让他看到了今天中国年轻人阳光的一面,他觉得因为艺术家总能抓住人性的特点和现实的本质,这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中国这几年的变化。
对看惯油画的法国人来说,中国的国画是令人着迷的。会计师雅各说,当他第一次看到中国的水墨长卷时,他惊讶地合不拢嘴。他曾经去过一次青岛,但没有到过南京,但他知道中国画近几年来非常受欢迎,他通过中国的同行得知中国画在中国国内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一些名人的画作在国外也很受欢迎,他的一些同事还曾经到中国考察过中国的艺术品投资,他认为中国画的升值潜力很高,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加入到中国画的收藏中来。
对于法国人的热烈反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对外交流协会副会长梁勇表示,“我们来这里举办展览,既是怀着朝圣之情,来向卢浮宫国际艺术大师的作品致敬的,也是带着求教之心,来向法国美术界学习的。我们相信,艺术只有相互学习借鉴,才能不断创新发展,各国人民只有共享艺术成果,才能加深了解和友谊。”(新华日报记者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