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艺网讯 9月15日下午,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叶飚荣主持召开《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座谈会,就省文联创研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编的《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出刊两期来的相关反应,以及今后办刊方向等听取了与会的机关各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创研部主任毛贵民首先就《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创刊及出版两期来的相关情况做了会议交流。他说,省八届文代会以来,省文联党组高度重视文艺理论工作,重点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顺利进行了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改选;二是创办了《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是为广大文艺家研究江苏文艺现象、推出和展示文艺理论成果等搭建的一个平台,创刊以来,得到了各协会及文艺家们的大力支持,许多理论骨干专门撰稿,并本着负责的精神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这对我们办好刊物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也增强了办好刊物的信心和责任心。
省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魏云辉认为,《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的创办是省文联加强文艺理论工程建设的一项非常好的举措。他建议,《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在组稿过程中,要加强理论性,适当考虑时效性,并考虑与文联工作切合;每期组稿可以几个艺术门类为主,制订编辑计划,做到组稿有方向,重点组稿和来稿刊发结合兼顾其他门类。
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协主席沈遥说,创建一个文艺理论平台,是几届文联人多年的愿望,省文联党组、书记处将创办《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并成功出刊,填补了此项空白。从已出版的两期来看,办刊思路清晰,可以说就像是一出大戏亮了个好相,要坚持下去,把好戏唱好。为此,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定位上要体现刊物的多元文化面貌。要坚持内容、样式、领域的多元化;要坚持文艺和理论风格、研究和表达方式的多元化;理论层面、层次要兼顾,做到“雅俗共赏”。二是文艺理论刊物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选稿要把握主动性,把好文章质量关。三是要立足江苏,办出特色。对江苏地方文艺样式、现象、脉络、态势等的研究要多关注,多充实,体现江苏痕迹,突出江苏特色。
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尹石认为,《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的创办一是具有开创性;二是已经形成了规模性。就两期的作者群体、文章质量、关注艺术门类等而言;三是具备了独特性。以江苏文艺研究、江苏文联工作为主,疏密有致,品位较高。
省曲协副主席、秘书长芦明结合自己关注的文艺现状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的创办给江苏省文联争得了荣誉,也表明了党组的信心和决心。这项工作很重要也很有价值,做起来很不容易。一定意义上说,全国文艺界对文艺理论是较失望的,这主要是因为文艺现象和理论是脱节的。《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的文字是真诚的,希望今后要多注重文艺规律的研究,发挥对文艺的示范和导向性作用,为江苏文艺的改革发展等广开言路,多说艺术的真心话、良心话,要能给有文化需求、文艺追求的人留下记忆,相信有良心的文字大家是读得下去的。
会上,省舞协副主席、秘书长胡春田,省民协副主席、副秘书长张丹等也都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涵盖多种艺术门类、艺术样式,探讨对象宏观微观并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独特性和时代感,是文艺家开展读书、调研、开展学术争鸣的重要阵地。
叶飚荣在会议讲话中说,编辑出版《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是省文联贯彻落实省八次文代会精神,实施文艺理论工程规划的积极举措。在文艺家协会的支持下,尤其是在省文联创研部、省评协的努力下,今年以来已出刊两期,既为加强我省理论评论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同时也对各艺术门类艺术实践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召开这个座谈会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影响,从刊物内容栏目、风格形式、征稿发行等方面征求大家意见。
叶飚荣指出,《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在办刊导向上,既要体现对文艺创作、文艺活动等的引领引导,倡导文艺人民团体对文艺研究与评论的声音;又要体现文艺批评的禀性,对文艺现象、倾向敢于评论勇于批评,阐述艺术的真谛。在内容定位与范畴上,既不能脱离文艺现实,又不能拘泥于一般文艺现象;既要结合艺术实践,又要有理论高度,使刊物具有可读性可存性,要涵盖十多个艺术门类。在风貌特色上,要加强对江苏文艺现象、文艺动向、文艺活动等的研究,凸显江苏文艺特色。他希望创研部、省评协的同志要努力将刊物办得更好,为江苏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更好地推进艺术实践发挥作用。(江苏文艺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