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资讯 > 国内文讯 > 正文


江苏省作协举办第二届中国新诗沙溪论坛
2013-04-10 15:21:00   来源:   

 

2013年4月6日—8日,江苏省作家协会在太仓沙溪镇举办第二届中国新诗论坛。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党组副书记张王飞,党组成员、创研室主任汪政,《扬子江诗刊》特聘主编子川,太仓和沙溪有关方面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的诗人、诗评家谢冕、叶橹、韩作荣、吴思敬、林莽、陈仲义、舒婷、张洪波、王光明、唐晓渡、刘福春、马新朝、耿占春、宗仁发、罗振亚、王彬彬、何言宏、何平、霍俊明、傅元峰、刘颋、陆梅、高伟、晓华、龚璇、何同彬、胡弦等出席了本届论坛。

  范小青在开幕式上致辞,她充分肯定了首届论坛成功举办所取得的积极意义,希望参加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就中国新诗建设等话题,充分研讨,提出更多有利于诗歌健康发展的观点和路径。同时,她也希望中国新诗论坛成为沙溪的文化符号和诗歌界高端对话的平台,越办越好。

  据悉,去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新诗论坛,专家们就百年新诗经典化的历史、方式、必要性、困境以及经典化与阅读、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等重要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对《扬子江诗刊》发起的“新诗十九首”评选活动的主旨、原则、程序及其经典化功能展开了丰富的对话和探讨。与会专家们兴致盎然地参观了沙溪古镇,真切地感受了沙溪留存的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为把古镇之“古”与中国新诗之“新”相结合的未来构想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首届新诗论坛在海内外诗歌界、文学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届新诗论坛的议题是“中国新诗建设:问题与对策”,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个相对开放性的题目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中国当前新诗建设最关心的问题、最具原创性的看法,并通过研讨形成了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对策。比如新诗审美鉴赏的普及化教育,对新诗文体和理论的关注,诗人故乡意识和地方性写作的渐趋消失等等。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界不仅出现了很多新诗人与新诗作,还涌现了大量新现象、新潮流,论坛对此进行了认真梳理,从纷繁复杂的诗坛表象背后发掘出若干需要严肃对待的基本问题,并围绕这些基本问题及由此显露的中国新诗的希望与困境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对新诗的过去和未来的完整把握,这对国诗歌的良性发展必将起到真正有效的推动作用。

  会议的另一项议程是举行《新诗十九首》的首发式。据《扬子江诗刊》特聘主编子川介绍,从2011年6月开始,《扬子江诗刊》即邀请全国近30名专家学者每人推荐自新诗延生以来的19首新诗,推荐总目共165首。去年的首届新诗论坛期间,与会专家们从165首推荐总目中再投票评选出十九首优秀作品,邀请批评家写了十九篇赏析文章,编辑出版了《新诗十九首》,为新诗的推介和经典化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新诗十九首”的诞生不仅在诗歌界,而且在社会上尤其是大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引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注。《扬子江诗刊》还将举行延续性的推介活动,把专家推荐的165首新诗推荐给大学生,再由大学生阅读文本选出他们心中的十九首新诗,以期在推广阅读过程中了解当代青年人喜欢什么样的新诗,学生的眼光和专家的眼光有什么不同,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阅读新诗、喜欢新诗、创作新诗,使中国新诗的发展之路充满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不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养是文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第二届中国沙溪新诗坛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延续和强化首届论坛的积极效应,创建“中国新诗沙溪论坛”这个品牌,使之成为定期举行的、全国独一无二的高端诗歌对话平台。同时,在全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及江苏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宏伟蓝图之下,通过一系列与论坛相应的诗歌活动和诗歌行为(如新诗创作研究基地的建设、著名诗人的讲座、“著名诗人写沙溪”系列笔会、“诗书画”作品邀请展等),一方面积极繁荣沙溪、太仓乃至整个江苏的诗歌文化,从而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新诗研究和创作的繁荣和进步;另一方面,以太仓沙溪为核心和文化地标,以诗歌为媒介,形成地域性的、传承性的、特色的诗歌文化传统和丰富的、高端的文化样貌,进而推进和带动太仓沙溪镇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实现诗歌和地方文化、经济的双赢、多赢,把未来的沙溪打造成为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诗歌中心和文化中心。

  本届论坛由扬子江诗刊和沙溪镇人民政府承办,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太仓市文联、太仓诗歌学会、苏州三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上一篇:省文联部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下一篇:昆剧院赴港沪演出 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分享到: 收藏